表演与口才第三册

13弟子规

13.弟子规(国学经典)
(幼儿用书第15页)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古文朗诵活动,感受国学的魅力。
2.明白知错能改才是一个好孩子。
3.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小猴子手偶,纸壳子制作的电视机,配套光盘,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基本功训练:
面部表情练习:小白兔,捡豆豆。
捡、捡、捡豆豆,捡到一个辣豆豆,哇!好辣啊!
捡、捡、捡豆豆,捡到一个苦豆豆,哇!好苦啊!
捡、捡、捡豆豆,捡到一个酸豆豆,哇!好酸啊!
捡、捡、捡豆豆,捡到一个甜豆豆,哇!好甜啊!
教师带领幼儿根据酸、甜、苦、辣做相应的表情和动作。
2.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小猴子手偶,请幼儿和小猴打招呼,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小猴子,今天我要讲一个关于我知错能改的故事,请小朋友们听一听。
3.集体活动:
(1)用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古文。
教师讲故事(见教学资源),请幼儿欣赏。
教师讲完后进行提问:小猴发明了一台什么?小猴为什么不把电脑给小伙伴们玩了?小动物们走了之后,小猴是什么感觉?小猴知错了吗?它是怎么做的?
教师小结:小猴一开始拒绝了小伙伴,所以它失去了小伙伴,但是它勇于认错并改正,所以又重新获得了好朋友。这种知错能改的好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帮助幼儿理解古文含义。
教师:今天呀,我们要学习国学《弟子规》里面的几句古文,说得也是知错能改这个道理,小朋友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教师朗诵,请幼儿欣赏。
解释古文含义:如果犯了错,能勇于改正,错误自然会慢慢地减少消失。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3)教师带领幼儿朗诵两遍。
(4)正音训练:过、改、归、辜,引导幼儿正确发g的音。
(5)教师带领幼儿一边拍手打节奏,一边念古文。
4.拓展训练: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的画面。
教师: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犯了什么错误?他是怎么做的?如果你是这位小朋友,你会怎么做?
5.游戏活动:诗词朗诵大赛。
教师把纸壳子制作的电视机摆放在教室中间,请幼儿依次上来,站在“电视机”后面进行朗诵比赛。

活动延伸
1.播放配套光盘,请幼儿跟读。
2.教师带领幼儿熟悉《弟子规》的其他内容。

教学资源
附:故事《知错能改的小猴》
在一座美丽的森林里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它是一个发明家,发明了许多好玩的玩具,动物们都非常喜欢它。
有一天,小猴发明了一台电脑,它把好朋友都请了过来,动物们看了很好奇,小猴细心地教它们怎么玩,大家玩得开心极了。
几个月后,小猴觉得有些厌烦了,心想:我这么聪明,电脑也是我发明的,为什么要和那些连电脑也不会发明的“笨蛋”一起玩呢?
于是,从那天起,小猴把动物们都赶走了,就它一个人玩那台电脑,可时间久了它便觉得头晕眼花,更要命的是它觉得越来越冷,冷得受不了了只好躺在被窝里,心想:为什么我的房间会这么冷呢?
渐渐地,小猴的手和脸都冻僵了,喜鹊从它家经过时,看见小猴哆嗦的样子,赶紧用自己的身体给它保暖,小猴惭愧地对喜鹊说:“谢谢你,我现在好多了,我知道以前把你们这些好朋友赶走是不对的,你能帮我把别的动物再请到我家玩电脑吗?”喜鹊点头答应了。 
动物们很快又来到了小猴家,开心地玩起它们很久没玩的电脑,小猴笑着说:有好东西一定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才会更加快乐啊!
从此,小猴让动物们一起玩电脑,动物们喜笑颜开。小猴生活在欢乐的气氛中,感到无比的幸福!

点击这里进行微信官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