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上册语言表达

12.荡秋千

荡秋千(故事)
(幼儿用书第15~17页)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熟悉并理解故事内容,然后分角色表演故事,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2.引导幼儿学认生字“牛”。

活动准备
1.事先制作简单的秋千并放在教室里。
2.录音机,朗读磁带,小蚂蚁、小蜗牛、小青蛙头饰,“牛”的生字卡片,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在教室里设置秋游的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美丽的秋天到了!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秋游,你们想和我一起去吗?
2.集体活动:
(1)教师指着简易秋千,引出课题。教师问:“咦,小朋友快来看一看,这是什么?”(秋千)
(2)教师介绍秋千的来历,让幼儿知道秋千是我们的祖先用来攀树取食和避兽宿息的一种工具。
(3)介绍秋千的玩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3.课堂活动:
(1)引导幼儿翻开幼儿用书第15~17页,学习有顺序地看图,了解故事中小动物的出场顺序。  
教师提问:
①发生了什么事情?
②第一个来帮小蚂蚁的是谁?秋千荡起来了吗?
③接下来,是谁来帮助小蚂蚁的?秋千是怎样荡的?
④最后来帮忙的是谁?秋千又是怎样荡的?
⑤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引导幼儿回答:人多力量大)
(2)让幼儿复述故事中小动物的出场顺序。当幼儿说到小蜗牛时,教师适时出示“牛”的生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
(3)教师引导幼儿一边看图一边听朗读磁带。
(4)请幼儿戴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在熟悉故事情节后分角色表演。
4.游戏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到活动场地荡秋千。游戏时,教师要提醒幼儿按照正确的方法来玩,注意安全,以免发生危险。
5.教师评价并总结。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儿歌《蚂蚁搬豆》、故事《猴子捞月》,进一步体会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儿歌《蚂蚁搬豆》如下:
一只蚂蚁在洞口,看见一粒豆,
用力搬也搬不动,急得直摇头。
小小蚂蚁想一想,想出好办法,
回洞请来好朋友,抬着一起走。

故事《猴子捞月》如下:
小猴子的西瓜掉进了池塘里,它很着急。于是,它爬到树枝上,想要把西瓜捞上来,可是怎么捞也捞不到。
猴大哥看见了,跑来和小猴子一块捞,可还是捞不到。
猴二哥也过来帮忙一起捞。哎呀,还是够不着!
猴三哥、猴小弟都赶过来一起捞。五只猴子一起合作,终于捞起了西瓜。

点击这里进行微信官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