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上册艺术创作

8.青青的竹子

青青的竹子
(幼儿用书第14~15页)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竹子的外形特征,了解竹子的绘画方法和技巧。
    2.学习用棉签画竹子,感受棉签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古典的音乐,播放设备,棉签若干,颜料和调色盘,竹子的图画,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大熊猫吗?在哪里看到的?你们知道大熊猫最喜欢吃什么吗?
    2.集体活动:
    教师: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竹子的图画。看一看,画中的竹子有哪几部分?(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解)
    教师出示竹子的图画,引导幼儿从竹节、竹枝、竹叶等方面来观察。
   (1)竹节
    教师:竹子是一节一节的,我们把这一节一节叫做竹节。小朋友,竹节的长短有什么规律?(越往上越长)
    画竹子时应先画竹节,一节一节地从下往上画,并且越往上,竹节越长。如果画成上短下长就不符合竹子的生长规律了。画竹节时,节与节之间留出小的空隙,这样竹节的特征就明显多了。
   (2)竹枝
    竹枝长在节与节之间的连接处,有的长了一枝,有的长了许多枝。
   (3)竹叶
    竹叶长在竹枝上,所以画竹子的时候最后画竹叶。竹叶的形状是细长的,所以画的时候先把蘸有颜料的棉签点在白纸上,然后拖出2厘米并慢慢抬起,留出一个小尖角。
    3.课堂活动:
   (1)提问:画竹子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
    让幼儿回忆竹节、竹枝和竹叶的画法,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2)教师播放古典音乐,用棉签示范竹子的画法,边示范边讲解。
   (3)请幼儿用棉签蘸颜料在幼儿用书第15页上进行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将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览,请幼儿一起欣赏。
    4.教师评价并总结。

活动延伸
    学习用棉签画蜻蜓,教师教幼儿先用棉签画出蜻蜓的身体,然后在两侧画出翅膀。

 

点击这里进行微信官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