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上册科学探索

11.小河结冰了

小河结冰了
(幼儿用书第18~19页)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冰的颜色和特点。
2.引导幼儿通过实验初步感知冰的形成过程。

活动准备
冰块若干,盘子,彩色纸花,毛线,冰箱,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通过猜谜语,引出活动主题。
看上去亮晶晶,
摸上去冷冰冰,
踩上去滑溜溜,
晒太阳水淋淋。
(谜底:冰)
    2.集体活动:
   (1)引导幼儿自由玩冰块,并说出玩冰块的感受。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很好玩的东西,请小朋友来看一看,摸一摸。
    幼儿自由玩冰块,并说说冰块放在手里是什么感觉。
    小结:冰块看上去亮晶晶的、透明的,摸一摸,感觉冰冰凉凉的、滑滑的。
   (2)探索冰的形成条件
    ①什么时候见过冰?水龙头上会结冰吗?(冬天,室外的水龙头会结冰。)
    ②现在是冬天,为什么我们屋里的水龙头没结冰呢?(我们屋里很暖和,所以水龙头不结冰。)
    ③有什么办法能让水结冰?(把冰放在冰箱的冷藏柜里,因为冷藏柜里的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
  3.课堂活动:
    教师指导幼儿翻到幼儿用书第18~19页。
   (1)教师讲故事
    一个冬天的早晨,小猫去河边钓鱼。来到河边,它只发现一条透明的马路,小河却不见了。于是,小猫放下鱼竿在“马路”上走来走去,它一边走一边想:小河到哪里去了呢?
    提问:小朋友,你知道那条“马路”是什么吗?
   (2)演示做冰花的过程
    ①首先在盘子里装些水,接着把彩色纸花和毛线放在盘子里,然后把它们放进冰箱的冷藏柜里。半个小时后,冰花就做好啦!
    ②幼儿自己动手进行制作
    把幼儿分成2~3人一组,合作制作冰花。记不清老师演示步骤的幼儿,可以让他们打开幼儿用书第19页,按照书上的步骤进行制作。
    ③玩冰花
    半个小时之后,教师请幼儿从冰箱里取出自己制作的冰花,引导他们观察自己的冰花和别人的冰花有什么不同。
  4.教师评价并总结。

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制作冰棍。
   (1)把白糖放进温开水里溶解后倒进一次性杯子,并在杯子里放一根筷子。
   (2)把杯子放进冰箱的冷藏柜,一个小时后冰棍就做好了。

点击这里进行微信官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