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上册语言表达

1.风娃娃

风娃娃(诗歌)
(幼儿用书第1页)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2.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大胆仿编。

活动准备
风筝、云、叶儿、蒲公英、炊烟等图片,扇子一把,幼儿用书人手一本,树、花、草的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用谜语的方式导入本次学习活动的主题,教师可以边说谜语边用扇子给幼儿轻轻扇风。谜语如下:
云儿见它让路,
小树见它招手,
禾苗见它弯腰,
花儿见它点头。
(谜底:风)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2.集体活动:
教师出示风筝图片,激发幼儿兴趣,初步理解儿歌的内容。
教师:小朋友们见过风筝吗?为什么叫风筝呢?因为我们在有风的时候才会放。这次,调皮的风娃娃又想放风筝了。可是没有风筝怎么办?它想了想,把天上的白云当风筝,吹得云儿满天跑。(出示云图片)把地上的叶儿当风筝,吹得叶儿满天飘。(出示叶儿图片)那还有什么也可以当风娃娃的风筝呢?(引导幼儿自由回答,可以出示蒲公英、炊烟等图片进行提示。)
3.课堂活动:
(1)学念儿歌。
①引导幼儿翻开幼儿用书第1页,教师朗诵儿歌,请幼儿欣赏,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
②教师逐句念出儿歌,请幼儿跟着学念。
③待幼儿熟悉后,教师完整地念出儿歌,请幼儿跟着学念。
④鼓励幼儿自己有感情地念儿歌。
(2)请幼儿根据之前的回答仿编儿歌,参考如下:
风娃娃,放风筝,
风筝是炊烟,
炊烟满天跑。
风娃娃,放风筝,
风筝是蒲公英,
蒲公英满天飘。
4.游戏活动:
教师做“风”,幼儿戴着树、花、草的头饰进行表演。教师说风吹过树叶,戴着相应头饰的幼儿做出摇来摇去的动作;教师说风吹过花朵,戴着相应头饰的幼儿做出频频点头的动作;教师说风吹过小草,戴着相应头饰的幼儿做出弯腰的动作。
5.教师评价并总结。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去室外,观察风吹过时,周围事物的变化。

点击这里进行微信官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