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上册社会交往

15.压岁钱

压岁钱
(幼儿用书第22~23页)

活动目标
1.了解压岁钱的来由,知道压岁钱的意义。
2.懂得合理支配压岁钱。
3.具有初步的理财观。

活动准备
表格,铅笔,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与幼儿进行谈话:过年时,你们收到过压岁钱吗?你们是怎样处理的?
2.集体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翻开幼儿用书第22~23页讲故事并提问:
①佳佳是怎样处理压岁钱的?
②波波是怎样处理压岁钱的?
③你认为谁做得比较有意义?
④你会向谁学习?
(2)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我应该怎样用压岁钱?”
(3)请每组派出代表发言。
(4)教师对幼儿的讨论进行小结。
3.课堂活动:
教师和幼儿一起分享关于压岁钱的故事,让幼儿由此了解压岁钱的由来和意义。
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给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准备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
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后来大家都这样做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在暗中保护孩子。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后来改为纸币的时候,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4.分组活动:
引导幼儿为自己今年的压岁钱做一个计划并填写在表格里。
5.教师评价并总结。

活动延伸
教师鼓励幼儿把一部分压岁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

点击这里进行微信官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