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上册艺术

11.月光下的凤尾竹

月光下的凤尾竹 (幼儿用书第 20~21 页)

活动目标
1.欣赏傣族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2.认识葫芦丝并熟悉葫芦丝的音色。
3.学用葫芦丝吹几个基本音。

活动准备
《月光下的凤尾竹》FLASH动画,葫芦丝实物或图片,葫芦丝吹奏的其他乐曲 2~3 首,彩笔。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引导幼儿复习傣族舞的手形和手位,并跳一段简单的傣族舞。
2.课堂活动:
(1)教师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FLASH 动画,请幼儿欣赏。
(2)请幼儿说一说,画面中出现了些什么?刚才听到的乐曲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3)教师再次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FLASH 动画,引导幼儿进行欣赏。
(教师根据画面和音乐进行相应的讲解,让幼儿初步感知乐曲所表现的场景)
(4)教师引导他们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教师:小朋友,你们在听这段曲子时想到了什么?好像看到了什么?我们来学一学吧!
教师先做一两个动作当示范,鼓励幼儿参考动画中的场景,跟随音乐节奏创编动作。
(5)认识葫芦丝并熟悉葫芦丝的音色。
①教师出示葫芦丝实物或图片并进行介绍。
葫芦丝是云南彝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关于葫芦丝的来历,傣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小卜冒抱着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感动了佛祖,佛祖给葫芦装上了管子。小卜冒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百花盛开,孔雀开屏,万物纷纷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传统葫芦丝属簧管类乐器,它由一个葫芦和两根(或三根)竹管组成,葫芦上端是吹嘴,下端与葫芦连接的三根竹管是音管。葫芦丝常用于吹奏山歌、小调等民间曲调,最适合演奏旋律流畅的抒情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就是用葫芦丝演奏的。
②教师播放葫芦丝演奏的其他乐曲,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葫芦丝的音色。
③若条件允许,教师可给幼儿分发葫芦丝,请幼儿试吹。教师可以教幼儿用葫芦丝吹 1、2、3、4、5、6、7 几个基本音。
3.教师评价并总结。

活动延伸
欣赏美丽的孔雀并试着进行绘画。
1.教师提问激发幼儿兴趣:在傣族人民心目中,孔雀是圣鸟,是幸福吉祥的象征。你们见过孔雀吗?孔雀是什么样子的?(孔雀是很美的,尾巴展开像扇子。孔雀的尾巴展开后特别漂亮,人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孔雀开屏”。)
2.教师:你们喜欢孔雀开屏吗?我们一起来画美丽的孔雀吧!孔雀的尾巴展开像什么?孔雀的羽毛有哪些颜色?是怎样装饰的?引导幼儿观察孔雀的图片,说出孔雀的外形特征。
3.教师示范并讲解:先画孔雀的头和身体;再从孔雀身体两边出发画一个大大的半圆形;最后用漂亮的颜色装饰孔雀的羽毛。
4.教师交代要求后请幼儿作画。

 

点击这里进行微信官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