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膨胀
(幼儿用书第8~9页)
活动目标
1.观察一些物体遇水或遇热后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激发幼儿对物体膨胀现象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黄豆(干的和膨胀了的),海带,紫菜,胖大海,干木耳,玻璃珠,钥匙,石子,瘪乒乓球,一杯温水,一杯热水。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一些干黄豆和一些膨胀了的黄豆,请幼儿观察后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有的黄豆是干的,小一些;有的黄豆是湿的,大一些)
教师指着膨胀的黄豆,问:“你们想知道这些黄豆是怎么变胖的吗?”
教师演示用温水浸泡黄豆,请幼儿观察黄豆的变化。
2.集体活动:
(1)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教师:干黄豆放进水里后把水吸进去了一些,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生活中还看到哪些物体有吸水膨胀的现象呢?
教师请幼儿分组操作各种物品(海带,紫菜,胖大海,干木耳,玻璃珠,钥匙,石子等),然后相互交流结果。
教师小结:海带、紫菜、干木耳、胖大海、黄豆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慢慢变大,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2)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①教师出示一个瘪乒乓球,请幼儿想想怎样才能让它恢复原样。
②教师把瘪乒乓球放在装有热水的杯子里,然后请幼儿观察乒乓球的变化。
教师小结:瘪乒乓球之所以变圆了,是因为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发生了膨胀,把乒乓球瘪进去的地方撑起来了。物体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积慢慢变大,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
3.教师评价并总结。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继续探索哪些物体遇水、遇热会发生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