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小猴过河(看图讲故事)
(幼儿用书第17页)
活动目标
1.愿意在集体面前进行表达。
2.尝试用简单、完整的句子讲述图片内容。
3.能够安静地倾听他人讲话。
活动准备
1.独木桥,呼啦圈,小篮子。
2.配套挂图,配套光盘,配套的小猴头饰。
活动过程
1.基本功训练:唇操。
教师掌握操节要领,带领幼儿进行训练。
(1)读ch的音——尽量把口腔打开,先摆口型,后出声音。
(2)左右鼓腮:左右交替鼓腮。
(3)上下咬唇:上齿咬下唇,下齿咬上唇。
2.导入活动:
教师戴上头饰扮演小猴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看看我是谁呀?(小猴)前几天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件事情,我很想告诉你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呢?但是我不能直接告诉你们,我要通过几幅图来考考你们哦!你们可要仔细看啦!
3.理解图片,尝试进行讲述。
(1)出示配套挂图或播放配套光盘,引导幼儿看第一幅图。
教师:看看画面上有什么?猜猜小猴子在做什么?(小猴子把做好的糕点放进篮子里。)
(2)引导幼儿看第二幅图。
教师: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河对岸的那只猴子是谁?河面上的桥怎么了?(河对岸的猴子是小猴的奶奶,小猴子想把糕点送给奶奶吃,可是桥断了。)
(3)引导幼儿看第三幅图。
教师:说一说,小猴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小猴抓住柳树枝,然后荡了过去。)
(4)引导幼儿看第四幅图。
教师:说一说,画面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猴的奶奶会对小猴说什么?(小猴过了河把糕点送给奶奶吃了,奶奶夸小猴是个聪明的宝宝。)
(5)引导幼儿尝试从第一幅图开始把故事连在一起讲一讲,教师要做相应的提示,不要求幼儿把故事讲得很精彩,主要是鼓励幼儿能说一句完整的话。
4.游戏活动:
把独木桥和呼啦圈摆放在场地内,请幼儿戴上头饰扮演小猴子,手提小篮子,先过独木桥,再跳过呼啦圈,然后跑回来把篮子交给下一位小朋友。
活动延伸
请幼儿想一想,小猴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过河。教师可提供几种教具和图片,帮助幼儿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