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能区别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知道垃圾分类的意义。
2.养成将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树立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课件(介绍有机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一杯开水,一张废纸(除卫生纸、餐巾纸外),一根筷子,实物垃圾和两个垃圾桶(可回收、不可回收),纸和水彩笔,幼儿用书人手一本,播放设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什么是垃圾?为什么要每天清扫垃圾?垃圾应该怎样处理?
2.集体活动:
(1)认识不可回收垃圾。
①播放课件一,让幼儿知道菜叶、果皮、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有机垃圾在土中会腐烂,慢慢变成肥料,让植物长得更好。
②播放课件二,让幼儿知道废电池、油漆颜料等是有毒有害垃圾, 这些垃圾要作特别处理。
小结:有机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都不能循环再利用,这类垃圾叫不可回收垃圾。
(2)认识可回收垃圾。
①教师把一张废纸剪碎后放在开水里,然后用筷子搅拌至溶化。
教师:小朋友,你们发现了什么?(废纸变成了纸浆)
小结:废纸可以化成纸浆再造新的纸,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废纸是可回收垃圾;而水溶性强的卫生纸、餐巾纸不可回收利用,属于不可回收垃圾。
②教师:小朋友,你们还知道哪些可回收垃圾?
小结:可回收垃圾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3)垃圾分类。
①请幼儿设计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的标志。
②请幼儿将垃圾分类放好。
3.课堂活动:参考幼儿用书第24页
教师:你们知道垃圾是怎样分类的吗?请连一连。
小结:果皮、一次性筷子、鱼刺、树叶是不可回收垃圾;可乐罐、玻璃、塑料袋、废纸是可回收垃圾。
4.教师评价并总结。
活动延伸
教师将垃圾分类桶放在活动室一角,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将垃圾分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