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集体活动:
(1)教师:这首歌好听吗?你想不想去大草原看一看呢? 教师出示配套挂图,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回答问题: 
①画面的上半部分是什么?(一望无际的天空) 
②画面的下半部分有什么?(有大片的草丛和蒙古包,还有成群的牛羊) 
(2)教师引导幼儿简单了解草原牧民的生活,开拓他们的视野。 
教师小结:草原是牧民们生活的主要场所。我国古老的游牧民族有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这些逐水草而居、以放牧牛羊为生的民族,游牧到哪里,就把住房搬到哪里。由于需要频繁地搬家,住房就必须是能够随意移动的活动房,蒙古包就是这种独具特色的活动毡房。 
(3)教师引导幼儿了解这首北朝民歌的主要内容。 
教师小结:天空像一顶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天空是青色, 草原一望无际。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这首诗主要是歌颂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发了牧民们热爱家乡的豪情。 
3.课堂活动: 
(1)教师领读,直至幼儿熟练。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生字“山”、“牛”,然后按照正确的笔顺在田字格里描一描。 
4.游戏互动: 
教师播放《草原赞歌》,鼓励幼儿根据歌曲创编舞蹈动作。 
5.教师评价并总结。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了解蒙古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