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下册科学

19、人造卫星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人造卫星,了解它们的外形及用途。
2.简单了解世界各国关于人造卫星方面的知识。
3.提高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请幼儿收集关于人造卫星的各类资料和图片。
2.教师自制有关人造卫星的课件,播放设备,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通过谜语进行导入。
天上星星数不清, 却有一颗格外明,
每天围绕地球转,时刻高唱《东方红》。
(谜底:人造卫星)
2.集体活动:
(1)教师向幼儿讲解什么是“人造卫星”。以下可供参考:
卫星,是指在宇宙中所有围绕着行星在轨道上运行的天体,环绕哪一颗行星运转,就把它叫做哪一颗行星的卫星。比如,月亮环绕着地球旋转,它就是地球的卫星。人造卫星就是我们人类人工制造的“卫星”。科学家用火箭把它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使它环绕着地球或其他行星运转,以便进行探测或科学研究。围绕哪一颗行星运转的人造卫星,我们就叫它哪一颗行星的人造卫星,比如围绕地球运转的人造卫星就是人造地球卫星。
(2)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说说卫星的大致外形和用途,然后对幼儿的描述进行评价并结合课件进行补充。
外形:有的像飞碟,有的像飞船,有的有翅膀,有的是圆球状等。
用途:可以用来监测气象变化,预报天气情况;可以用来军事侦查;可以用来帮助科学家收集和分析资料;可以用来进行定位和导航等。
教师:大家介绍的非常好!老师这儿也有一部分资料要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播放课件)
世界上最早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是前苏联。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这颗卫星从太空向地球发出“滴滴”的声音,这声音虽然微小,却震惊了世界。
之后,美国、法国、日本也相继发射了人造卫星。我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人造卫星按用途可分为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
科学卫星是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的卫星,主要包括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用来研究高层大气、地球辐射带、地球磁层、宇宙线、太阳辐射等,并且可以观测其他星体。  
技术试验卫星是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航天技术中有很多新原理、新材料、新仪器,其能否使用,必须在天上进行试验;一种新卫星的性能如何,也只有把它发射到天上去实际“锻炼”,试验成功后才能应用; 人上天之前必须先进行动物试验……这些都是技术试验卫星的使命。  
应用卫星是直接为人类服务的卫星,它的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其中包括: 通信卫星、气象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截击卫星、军用卫星等等。
(3)教师结合课件进行讲解,让幼儿简单了解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我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按当时时间先后,我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卫星上的仪器舱装有电源、测轨用的雷达应答机、雷达信标机、遥测装置、电子乐音发生器、发射机、科学试验仪器等。卫星的主要任务是向太空播放《东方红》乐曲,同时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
卫星上采用银锌蓄电池作电源,电池寿命有限,卫星运行20天后,电池耗尽,“东方红”乐曲停止播放,卫星结束了它的工作寿命。但是,卫星的轨道寿命没有结束,根据轨道计算,大约能在太空运行很多年。
(4)教师引导幼儿围绕人造卫星提出各种问题,请他们思考并说出自己的猜测和想法后带领他们根据收集的资料找出答案。问题参考如下:
地球有引力,可人造卫星为什么还能飞到太空中?
答案:地球对周围的物体有引力的作用,因而抛出的物体要落回地面。但是,抛出的初速度越大,物体就会飞得越远。牛顿在思考万有引力定律时就曾设想过,从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就一次比一次离山脚远。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来,它将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
为什么人造卫星过一段时间就会掉下来?
答案:因为太空中有稀薄的大气,这些稀薄的空气对人造卫星的飞行会产生一定的阻力,这样,卫星速度的速度会越来越慢。
为什么人造卫星不会和星星相撞?
答案:因为科学家给每颗人造卫星都设定了特有的轨道,人造卫星在这个轨道上运转,就不会撞到星星。
3.游戏互动:
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卫星。
4.教师评价并总结。
 
活动延伸
1.教师向幼儿简单讲解火箭发射并把卫星送上天的过程,丰富幼儿的知识。
2.教师教幼儿学用彩纸折人造卫星。
点击这里进行微信官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