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下册社会

13、端午节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相关习俗。
2.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绳、彩蛋等)。
3.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让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2.制作端午节相关物品的各种材料:
粽子——粽叶、糯米、线等。
香包——各种形状的布片、订书机、棉花、香水、干花。
彩蛋——煮熟的鸡蛋、颜料、水彩笔、蜡笔、油画棒。
五彩绳——各色缎带、绒线、皱纹纸。
3.艾草和菖蒲,有关端午节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与幼儿一起讨论以往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2)教师给幼儿讲端午节的来历。(见教学资源)
2.集体活动:
(1)教师在门上悬挂艾草和菖蒲,然后提问:小朋友们,知不知道老师刚才挂的是什么呀?(艾草和菖蒲)
(2)教师: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
①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人们将钟馗像悬挂在门上,可以镇宅驱邪,保佑一家平安。
②挂艾草和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③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有许多人划着船去救他,却没有救上来。 因为这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所以每年到了这一天,人们就用划龙舟来纪念屈原。
④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鱼吃饱后,就不会吃屈原的尸体了。
⑤饮雄黄酒:雄黄可以解毒、杀虫、辟邪。把雄黄泡在酒里就制成了雄黄酒。人们在端午节这天喝雄黄酒,是希望能够避邪驱虫,让自己不生病。小朋友不能喝酒,所以就用手指沾雄黄酒在额头上写一个“王”字。
⑥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香包里面放了很多香料, 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戴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⑦五彩绳:在端午节这天,人们用五种颜色的丝线编成的带子戴在手腕上, 既好看又有庆祝和祈福的意思。
⑧竖鸡蛋:据说在端午节这天把鸡蛋竖起来,这一年都会有好运气。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念关于端午的儿歌。儿歌内容如下:
五月五,过端午,
鼓声咚咚咚,
锣儿嘭嘭嘭,
龙舟游过河,
粽子堆满箩。
3.分组活动:
教师把幼儿分成几组,然后给他们分发材料,指导他们制作粽子、香包、彩蛋、五彩绳。做完后,教师布置一个展台展示幼儿的作品。
4.游戏互动:划龙舟
5名幼儿一组排成一纵队,后面一名幼儿抱住前面一名幼儿的腰,第一名幼儿双手叉腰,这样组成了一条“龙舟”。哨声响起,起跑线上的“龙舟”一起向终点冲刺,看哪一组“龙舟”最快到达终点。(要求“龙舟”不能脱节)
5.教师评价并总结。
 
活动延伸
教师给幼儿提供橡皮泥、纸盒、胶水、棉线、彩笔、彩纸等,让幼儿先集体讨论制作方法,然后分工合作制作“龙舟”。
 
教学资源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被撤职,还被赶出城。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不朽诗篇。公元前 2 7 8 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五月五日这天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 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为怕饭团被蛟龙吃掉,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等办法,慢慢就演变成了现在的粽子。
点击这里进行微信官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