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环节是一日生活中隐形的线,
串联着各个环节,幼儿的“自主”安排,
不仅“解放”了教师,也“轻松”了幼儿,
不仅可以让他们带着愉悦的情绪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也能增进师幼关系、同伴关系,
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
促进幼儿高质量的发展!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大中小班过渡环节组织和指导关键词!
《新生入班过渡关键词——“自由”》
一、满足情感需要
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走向幼儿园,在情感上还比较依恋成人。在老师组织的集体活动中,幼儿想与成人单独进行亲密接触的情感需要往往不能得到满足。
因此,小班过渡环节在功能上较中大班来说,多了和老师进行亲密接触的作用。
了解了幼儿的情感需要,老师在幼儿如厕、洗手、喝水、穿衣等生活活动中,就要主动和幼儿进行亲密接触,搂一搂、抱一抱、摸摸头、拉拉手,也可以利用帮幼儿掖裤子的机会和他说说悄悄话,利用帮幼儿穿衣服的机会说说鼓励的话。
即使在过渡环节需要组织集体小游戏、讲故事等活动,老师也可以采用较平时集体活动更宽松的方式进行,如可以和幼儿围坐在爬爬垫上讲故事、玩手指游戏等。
二、创设游戏情境
小班幼儿的思维方式属于直觉行动思维,他们的理解力往往是比较直接的、表面的、具体形象的,和他们具体的动作和行为相关。
因此,我们也可以将枯燥的过渡环节要求转化成有意思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边玩边进行生活活动。
例如,喝水环节,我们可以创设给小汽车加油的情境,引导幼儿用喝水的方式给自己加油,使喝白开水变得有趣。
老师还可以利用喝水环节,和幼儿玩“碰杯”的游戏。老师也用杯子喝水,为幼儿提供模仿对象,并且和幼儿一起碰杯、喝水,增加喝水的趣味性,使幼儿更愿意多喝水。
师幼共同游戏的过渡环节,让小班幼儿感到很轻松、很舒适,达到了过渡环节放松心情的目的,为下一环节活动做好了准备。
《中班过渡关键词——“自觉”》
一、自己制定规则
4—5岁是幼儿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期,老师可以利用过渡环节宽松自由的氛围,引导幼儿自己制定过渡环节规则,帮助幼儿建立自觉的规则意识和能力。
老师可以和幼儿共同讨论,发现问题、制定规则。
例如:幼儿发现如厕的时候总有小朋友抢厕位。便提出可以在每个厕位前的地上画一条线,就像在银行看到过的“一米线”,等着上厕所的幼儿就可以站在线后边排队。
还有的幼儿发现取外套时,总有幼儿在放衣服的柜子前扎堆儿并被推倒,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可以选出做事情又快又好的幼儿帮忙把大家的衣服提前放到桌子上,这样大家就可以先用眼睛找到自己的衣服,再去取,就不会扎堆儿了。
二、发挥同伴作用
中班幼儿已经能够关注到自身以外的同伴活动了,因此过渡环节发挥同伴相互监督、学习的作用得以实现。
例如,设置小小监督岗,推选小小监督员,让对幼儿的监督检查成为他们自己的事。
监督的幼儿认真负责,被监督的幼儿也愿意做得更好来接受监督,有效促进了环节常规要求的落实和坚持。
除了监督,老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同伴交往的玩具和游戏。
翻花绳儿、拔根儿、手指偶等游戏,为幼儿创设同伴之间交往和学习的机会,发挥同伴作用,促进幼儿共同进步。
“自觉”的过渡环节,使中班幼儿具备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能力,使良好习惯的养成变成幼儿的自觉行为,有助于其长远发展。
《大班过渡关键词——“自主”》
一、按需自主调整
随着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自主活动能力的提高,过渡环节的次数可以较中小班幼儿少一些。
活动结束后准备集体教学活动时,老师不必要增加过渡环节,大班幼儿可以在活动区游戏过程中,自主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如厕、喝水等生活活动,这样就避免了不必要的集体活动时间,避免了时间的隐性浪费。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逐渐开始适应更长时间的自我管理,因此,大班幼儿的过渡环节完全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活动内容和顺序,并从中发现规律、总结经验。
教学活动与户外活动之间15分钟的过渡环节,幼儿先共同讨论,总结出哪些事是过渡环节必须做的,哪些事是自己想做的,哪些事是需要和好朋友一起做的。
在实际活动中,幼儿就知道必须做的事先做,需要排队做的事稍后做,需要和朋友共同做的事商量好时间再做,自己想做的事有时间就做。这样一来,我们看到的大班过渡环节就是每个孩子都在有目的地做自己的事,忙而不乱。
二、丰富过渡内容
随着大班幼儿各种能力的增强,过渡环节的内容也可以更加丰富,除了必要的生活活动之外,还可以有一些自主的活动。
如有的幼儿在活动区有未完成的作品,可以利用过渡环节按需进行。也可以有一些班级公共服务的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如照顾自然角、参与环境创设等。
《过渡环节音乐推荐》
例如,在整理环节时用一首固定的音乐《clean up》,久而久之当老师播放这首音乐时,不需要老师语言提醒,小朋友自然而然就会开始进行整理玩具、书籍等,这首歌曲也就成为了孩子心中固定环节的指示提示。
《过渡环节游戏推荐》
一、游戏性的生活过渡
游戏1:肚子在打鼓(户外自主游戏前小便准备)
玩法:
利用猜谜语的形式,鼓励幼儿去主动小便。
肚子不舒服,是谁在打鼓,厕所在哪里?稀里哗啦稀里哗啦真舒服~
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这是在做什么事情呢?(小便)
现在就请所有小朋友都去小便,让自己的肚子变舒服吧。
游戏2:水杯加油站(户外自主游戏前水杯接水准备)
玩法:
利用情境游戏的形式,提示幼儿注意接水以及拧紧水壶盖,激发幼儿排队的秩序感。请小司机们给自己的小汽车(水壶)加加油(水)吧!注意加完油后,要把水壶盖拧紧哦。请先接完水已经准备好出发的小司机们来找老师排队,后面没加油的小司机要加快速度咯,准备就绪我们要出发去户外啦!
游戏3:驱蚊花露水(户外自主游戏前防蚊虫准备)
玩法:
利用情景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主动喷花露水预防蚊虫叮咬的自我保护意识。
小朋友们,夏天到了,户外有很多的蚊子,嗡嗡嗡,嗡嗡,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伸出胳膊,我要来变魔法咯,把神奇花露水变到小朋友的身上。小班幼儿就是以学得生活技能为主,所以每个过渡环节教师要给小班幼儿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能舒适的度过过渡环节。
二、自主性的活动过渡
在过渡环节,除了简单的生活盥洗准备,幼儿还会利用过渡空隙的时间选择做一些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活动来衔接下一环节。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朋友们都喜欢在进餐后户外自主游戏前做什么呢?
游戏4:我是小小气象播报员
在进餐后户外自主游戏前的过渡环节,每天都有值日生担当“小小气象播报员”。幼儿会提前一天关注天气的温度和变化,以便第二天顺利播报。
天气播报后小朋友们会根据天气来决定是否增减衣物,当遇到一些恶劣天气时,小朋友还可以决定是否要进行户外游戏并做好预防准备。
游戏5:观察照顾小植物
每学期我们都会在植物角投放丰富的植物,小小的植物角,给予了孩子们不一样的体验。孩子们每天都会利用过渡的时间主动去观察、照顾、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观察照顾植物不仅让孩子们在过渡环节有事可做,更通过打扫、整理、照顾植物等工作,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探索自己和植物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激发了幼儿爱自然、爱种植、爱生活的积极情甚。
游戏6:悦享阅读好时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当我们优化了阅读环境,营造了温馨舒适的阅读氛围,丰富了阅读材料后,孩子们自然而然的愿意走进属于他们的阅读园地,纵想美妙的悦读时光!
三、计划过渡
除了生活盥洗准备、选择一些感兴趣的活动外,小朋友们还会为下一环节的户外自主游戏进行活动前的游戏计划。
游戏8:“记画”
在户外自主游戏前,孩子们会根据他们想要玩的游戏,自主结伴,通过语言或是符号表征的方式表达他们对今天游戏的期待和设想。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鼓励孩子们发挥创意,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提前对游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明确游戏主题,延伸游戏细节,梳理游戏思路。
游戏9:“画问题”
当幼儿对某一户外自主游戏感兴趣后,就会持续尽心,并且每天都会有新尝试新的想法。他们会根据前一天游戏后的表征回顾,来谈论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在过渡环节,他们会自发式的进行小组讨论,寻找解决办法并将想到的办法记录下来,比如需要什么材料,怎么分工等。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孩子们反思和总结经验,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10:寻宝“记录材料”
幼儿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多户外游戏需要的材料都是来自幼儿的好点子。幼儿擅长观察和联想,敢于大胆假设,大胆尝试。
在自发的游戏小组中,幼儿会分组合作,一起利用过渡环节寻找和收集游戏所需的材料,这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协作精神,更对教师如何丰富环境材料,提供了帮助和思路。
生活处处皆教育。
要把握好过渡环节,
要求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
捕捉到幼儿的兴趣,
巧妙设计过渡环节的内容和形式,
将教育目的蕴含其中。
既关注幼儿身体和活动的过渡,也关注幼儿心理的过渡。
所以,还不知道怎么做的老师们,
快把这些技巧收藏下来吧!
*声明:内容和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