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了
(幼儿用书第2~3页)
活动目标
1.学用点或短线来表现大小不同的雨。
2.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3.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活动准备
雨伞,有关大雨和小雨的动画或图片,下大雨和下小雨时的雨声录音,多媒体播放设备,彩笔,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雨伞并与幼儿进行谈话,引出本次课题。
教师:这是什么?(雨伞)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它?(下雨时)
2.集体活动:
(1)请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说说下雨时的情景,重点引导他们描述雨滴的形状。注意:本环节对幼儿的描述不做过多要求,说多说少均可,重点让幼儿知道下大雨和下小雨时雨的形状不同。
(2)教师播放大雨和小雨的动画或展示相应图片,请幼儿说说哪个在下大雨哪个在下小雨。待幼儿说完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并对幼儿的回答进行评价和鼓励。
小结:下大雨时,雨较大较多,看起来像一条直直的线。而且,雨下得越大,线就越长。下小雨时,雨较小较少,看起来就是一个个的小点点。而且,雨下得越小,点点就越小。
(3)教师播放下雨时的录音,请幼儿说说哪个是下大雨时的声音,哪个是下小雨时的声音。待幼儿说完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
(4)教师引导幼儿学画小雨时的雨。
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下小雨时,雨是点状的,所以我们就画点来表示雨。雨越小,点就要越小。
②引导幼儿试着画一画。
(5)教师引导幼儿学画大雨时的雨。
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下大雨时,雨是一条短线,所以我们就画短线来表示雨。雨越大,短线就要越长。
②引导幼儿试着画一画。
3.课堂活动:
指导幼儿翻开幼儿用书第2~3页,然后请一部分幼儿在图中添画大雨,请另一部分幼儿在图中添画小雨。
4.游戏活动:
(1)教师教幼儿用身体模仿雨。
小雨:蹲下来并双手抱头,身体蜷成一团。
大雨:双臂放下,双手紧贴双腿,立正站好。
(2)教师随意播放下大雨或下小雨的声音,请幼儿模仿相应的雨。
5.教师评价并总结。
活动延伸
在雨天带领幼儿观察下雨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