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蝴蝶
(幼儿用书第 1 页)
活动目标
1.学会感受音乐的旋律。
2.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觉。
3.认识小提琴,了解小提琴独特的旋律。
活动准备
《梁祝》、《蝴蝶飞舞》多媒体课件,电脑,录音机,花儿头饰,蝴蝶头饰,丝巾,小提琴实物或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欣赏《梁祝》动画
教师播放《梁祝》动画课件,激起幼儿兴趣的同时引入活动主题,并让他们通过讨论动画内容来初步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讨论:
(1)动画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2)发生了哪些事情?
(3)最后事情怎么样了?
2.欣赏音乐《梁祝》,并让幼儿学习蝴蝶飞舞的动作。
(1)通过情景引入法让幼儿在音乐欣赏中感知并理解音乐。
教师:我们一起闭上眼睛,静静地听音乐吧!
引导幼儿欣赏小提琴曲《梁祝》,感受音乐的起伏变化,旋律的优美和哀伤。
①教师播放第一遍音乐后提问:你们心里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此时幼儿可能不能很好地回答出具体的感觉,教师可提醒他们回想下之前观看的《梁祝》动画,边听边想。)
②教师播放第二遍音乐后提问:音乐里描述了什么呀?他们怎么样了?
③教师播放第三遍音乐后提问:音乐中还有些什么呀?它们在做什么?
(2)借助动作引入法让幼儿用动作自由表现音乐。
①教师播放《蝴蝶飞舞》的课件,请幼儿欣赏并了解蝴蝶飞舞时的样子。
②给幼儿分发丝巾后请他们做蝴蝶飞舞的动作,并鼓励他们用各种不同的动作来表现美丽的蝴蝶。
③带领幼儿进行集体表演,提醒他们注意音乐的变化,并根据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要表现出分离时的哀伤,化蝶飞舞时的幸福。
3.认识小提琴
(1)教师出示小提琴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从外形、结构、音色等方面来认识小提琴。
(2)播放小提琴演奏的片段,让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小提琴协奏曲特有的旋律,加深对小提琴的认识。
4.游戏互动:蝶恋花
请部分幼儿戴上花儿头饰,部分幼儿戴上蝴蝶头饰并手拿丝巾,一起边听音乐边进行表演。
5.教师评价并总结。
活动延伸
1.给幼儿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乐曲中的感情基调。
2.在活动区设置花园场景,提供蝴蝶头饰,给幼儿更多的时间去充分理解和表现音乐。
活动建议
1.教师可根据情况将本次活动分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结合故事让幼儿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中的情绪;第二课时侧重认识小提琴,感受小提琴特有的音色和演奏的旋律。
2.幼儿对乐曲《梁祝》的理解上比较困难,教师可采用倾听与表现相结合的方法,用故事或动画进行导入,将作品背景内涵用生动的故事展现给幼儿,让复杂的旋律简单化,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同时结合课件充分调动幼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理解音乐,并大胆地用各种动作进行表现。
教学资源
1.音乐简介:这部小提琴协奏曲采用了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作曲家简介:何占豪(1933 — ),作曲家,浙江人。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民乐合奏《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