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橡皮泥
(幼儿用书第 14 页)
活动目的
1.了解泥塑,感知民间艺术的美。
2.学习捏橡皮泥的方法,培养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
3.学唱歌曲《泥娃娃》。
4.培养关心、同情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泥塑活动用的各种材料和工具(如:橡皮泥),各种泥塑作品实物和图片,歌曲录音带。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教师出示泥塑作品,引导幼儿欣赏,感知民间艺术的美。
2.学做泥塑
(1)教师发给幼儿适量的橡皮泥,让幼儿说说橡皮泥的特点,然后鼓励他们随意捏泥。教师注意观察他们的动作和方法,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2)引导幼儿结合之前自主探索时的经验,学习搓、捏、压、抓等做泥塑的方法。
(3)鼓励幼儿捏出自己喜欢的造型。提醒幼儿使用辅助材料和工具,并让幼儿注意收拾材料、整理桌面,养成好的卫生习惯。
(4)展示幼儿的泥塑作品,请幼儿互相欣赏,并说说自己做的是什么,用到了哪些方法。
欣赏的时候教育幼儿爱护自己与同伴的作品,轻拿轻放,欣赏完后要物归原处。
3.学唱歌曲《泥娃娃》
(1)教师出示泥塑,带领幼儿边念前半段歌词边用手在泥塑上有序地指出相应部位,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2)教师范唱歌曲前半部分后,教幼儿学唱。期间可借助边唱边用手在泥塑上指出相应部位的方法帮助幼儿加深对歌曲的记忆。
(3)教师讲述后半部分歌词,萌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并理解歌曲的后半部分内容。
(4)教幼儿随音乐学唱歌曲后半部分。
(5)请幼儿完整演唱歌曲,并引导他们创编动作,一边演唱一边表演。
4.游戏互动:泥娃娃
教师带领幼儿玩泥娃娃的游戏。游戏方法与“木头人”的方法相同:教师发出指令后,幼儿马上保持动作静止当“泥娃娃”,谁先动就给大家表演个节目。
5.教师评价总结。
活动延伸
将艺术与语言、健康领域结合起来,带领幼儿用肢体表演玩“捏橡皮泥”的游戏,锻炼幼儿身体的柔韧性和肌肉的控制能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方法:幼儿两人一组,一人扮“橡皮泥”,另一人来捏。“橡皮泥”不能说话,也不能随意乱动,要根据“捏橡皮泥”幼儿的动作来做动作或摆造型。“捏橡皮泥”的幼儿做动作前应先想好自己要做什么,一边做动作的同时一边用语言表述出来。
实际操作参考如下:
“捏橡皮泥”的幼儿:我要捏个小兔子。先捏圆圆的脑袋,再捏长长的耳朵,然后捏两个圆圆的眼睛……
扮“橡皮泥”的幼儿则做相应动作:晃晃脑袋,两手放在头上学小兔子的耳朵,眼睛睁大睁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