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房子
(幼儿用书第8~9页)
活动目标
1.对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感兴趣。
2.欣赏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了解少数民族房子的特点。
3.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特色。
活动准备
1.草原的图片,少数民族的图片,绘画材料。
2.将配套挂图剪成一块块的,做出不同房子的图片。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之前我们都了解过哪些少数民族呢?(请幼儿大胆发言)
教师:你们知道吗?每个少数民族除了服装、饮食不同,它们所居住的房子也有各自的特色。现在,我们一起开火车去旅游,看一看少数民族的房子有什么特色吧!
2.集体活动:
(1)了解蒙古包的特点。
教师:小火车,呜呜……开动啦!(教师出示草原的图片)我们的火车开到哪里去了?这里住着什么民族呢?(教师出示蒙古族人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蒙古族人住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吧!
教师出示蒙古包的图片,请幼儿欣赏。
教师:你们知道这个房子的名字吗?(蒙古包)蒙古包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蒙古族人要住这样的房子呢?
教师小结:蒙古包是用毡块、木料构成。圆形,尖顶,用一层或两层羊毛毡子覆盖。在大风雪中阻力小,不积雪,包顶不存雨水。包门方而小,并且连着地面,寒气不容易侵入。蒙古族是游牧民族,蒙古包便于拆卸、移动。
(2)了解傣族竹楼的特点。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美丽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居住的是什么少数民族呢?(教师出示傣族人的图片)傣族人住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房子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呢?
教师出示傣族竹楼的图片,请幼儿欣赏。
教师:傣族人住的房子采用竹子建造,称为“竹楼”。竹楼顶尖底方,以圆木为柱,楼板、墙壁均用竹片编成,楼顶铺着一层厚厚的茅草,成“人”字形。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和堆放农具杂物,在潮湿炎热的南方,既防潮又通风,还可以防御蛇、虫和野兽的侵害。
(3)了解侗族吊脚楼的特点。
教师:现在,我们来了侗族人居住的地方,(教师出示侗族人的图片)侗族人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出示侗族吊脚楼的图片,请幼儿欣赏。
教师:侗族吊脚楼多是杉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吊脚楼多依山靠河而建,楼板以下为“底层”,顶棚为“楼层”,中间层为“住层”。“底层”一般为关养家禽牲畜,堆放家具、柴禾杂物的地方,有的厨房也设置在此层。“楼层”主要是储藏粮食的地方,有的也设置卧室。“住层”主要是设置卧室,是住宅的主要空间。
(4)了解彝族土掌房的特点。
教师:这样一排排的房子是彝族人居住的地方,(教师出示彝族人和彝族土掌房的图片)彝族人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彝族居住的房子叫做“土掌房”,这种房子多建于斜坡上,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洒水捶实,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是晒场。土掌房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非常实用。
(5)了解朝鲜族民居的特点。
教师:看,这是朝鲜族人居住的地方,(教师出示朝鲜族人和朝鲜族民居的图片)朝鲜族人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朝鲜族民居外观都很美,屋顶中间平行如舟,两头翘立如飞鹤。屋内有个巨大的炕,炕大,散热面积就大,到了冬天就会特别暖和,人们可以坐在炕上聊天、吃饭。
(6)了解壮族民居的特点。
教师:现在,我们来了壮族人居住的地方,(教师出示壮族人的图片)壮族人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出示壮族民居的图片,请幼儿欣赏。
教师:壮族人将一栋栋木楼建在青山绿水中。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或者放农具。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
3.课堂活动:
教师给幼儿分发幼儿用书,请幼儿自由观看,互相交流,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4.游戏活动:
教师给幼儿分发绘画材料,请幼儿自己设计一座“奇特的房子”,然后互相欣赏、交流。
5.教师评价并总结。
活动延伸
1.教师把少数民族房子的图片粘贴到主题墙上,让幼儿观看。
2.教师将幼儿的绘画作品粘贴在教室里做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