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名称:中秋月(语言领域)
活动目标
1. 知道月亮是会变化的,中秋节的月亮是圆的。
2. 尝试学习围绕主题“月亮”进行谈话。
3. 喜欢与同伴交谈,并安静地倾听同伴说话。
活动准备
1. 幼儿用书、音频《中秋月》、电子课件。
2. 自备材料:不同弯月和圆月的图片、中秋赏月的图画1幅。
活动过程
1. 打开幼儿用书,欣赏中秋节的图片。
教师:你看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因为是中秋节,所以大家在赏月。)
2. 引导幼儿说一说见过的月亮。
(1) 教师:你见过月亮吗?图片里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你见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2) 幼儿分组讨论,教师参与指导,提醒幼儿安静地倾听同伴说话。
教师:一个小朋友在说话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要安静地听他说,等他说完以后再补充。
(3) 教师边出示月亮的图片边请幼儿观察与表达。(月亮有时候是圆圆的,有时候是弯弯的。)
(4) 教师完整地朗诵一遍儿歌。
教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关于月亮的儿歌,我们来听一听。
3. 播放音频《中秋月》,幼儿学习儿歌。
(1) 教师:儿歌里说月亮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时候变成圆圆的呢?
(2) 教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这首儿歌。(幼儿集体念一遍儿歌。)
活动建议
1. 教学变式:若条件允许,可使用一段中秋赏月的视频,还可将月亮变化的图片做成课件,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月亮的变化。
2.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将不同形状的月亮图片配以相关物体布置成互动墙饰,例如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再让幼儿自己找相关的图片贴在墙面上。
3. 家园共育:请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关于中秋节的相关知识,让幼儿知道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除了赏月还可以吃月饼,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活动分析
本节活动重点是让幼儿学会倾听,喜欢与同伴交流,知道在别人说话时不插嘴。在活动中,为了便于幼儿谈话,教师可以让幼儿围坐成半圆形,这样幼儿既能面对教师听讲,又便于与同伴交流。因为谈话活动比较枯燥,所以教师在谈话前可先让幼儿观看图片,激发幼儿谈话的意愿。在最后的环节中,教师可带领幼儿一起唱儿歌,加深幼儿对中秋月的认识。
活动材料
儿歌
中秋月
中秋到,月儿圆,
月儿圆圆庆团圆。
圆圆月儿像什么?
好像我的小圆脸。
活动名称:做月饼(艺术领域)
活动目标
1. 能够用团圆、压扁和工具盖印的方法制作月饼。
2. 欣赏月饼的颜色和图案,并尝试用语言表达。
3. 养成用完黏土主动收拾整理的习惯。
活动准备
1. 幼儿用书、创意美术画册、音频《爷爷为我打月饼》、电子课件。
2. 自备材料:各色黏土、各种图案的盖印模具、捏好的月饼成品、“月饼小超市”区角。
活动过程
1. 设置月饼小超市情境,播放音频《爷爷为我打月饼》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 教师清唱《爷爷为我打月饼》歌曲。
(2) 教师:欢迎来到我的“月饼小超市”,你喜欢我做的哪块月饼呢?这些月饼上都有什么图案?
(3) 教师:想知道这些月饼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2. 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并学做月饼。
(1) 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上的步骤图。
教师:书上是怎样做的?先将黏土怎样?然后呢?最后怎样?
(2) 教师做示范,幼儿跟学。
教师:和老师一起来做一做。先将黏土放在手心上,绕圈团圆,稍微用点力,团成小球后,再压扁,不要太用力,最后在黏土上盖上好看的图案,一块月饼就做好了。
3.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请你们也来做一做月饼,做好一块,就送到我的月饼小超市,让大家都来看看。
4. 游戏:卖月饼。
(1) 教师:哇,我的月饼小超市里一下多了许多月饼,谢谢小朋友们。请你们把剩下的黏土放进盒子里,把盖子盖好。
(2)教师:我是营业员,谁想来买月饼呢?请你告诉我,你喜欢哪块月饼,它的颜色、花纹是什么样的。然后你就可以买走这块月饼哦。
活动建议
1. 活动延伸:玩“卖月饼”的游戏,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想买的月饼颜色和图案。
2.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提供月饼盒和各色黏土,鼓励幼儿继续制作月饼,幼儿可以按照自己创编的方法进行制作。
3. 家园共育:家长引导幼儿在吃月饼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月饼的外形特征。
活动分析
设置“月饼小超市”的游戏情境,既能激发幼儿兴趣,又可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欣赏、观察成品,并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也是美术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节活动的重点是团圆和压扁的技法。学习技能时,教师要给予幼儿自主性,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幼儿用书上的步骤图进行学习,帮助幼儿归纳学习方法,然后再进行示范讲解,帮助幼儿将制作方法进行总结概括。活动结束,还要提醒幼儿收拾整理好黏土,养成收拾整理工具的良好习惯。
*声明:内容和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