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长大了
(幼儿用书第3页)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粗细。
2.能通过目测比较物体的粗细。
3.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树的头饰两个,红、黄两种颜色的毛线,剪刀,粗细不同的饮料瓶三个,薯片筒,吸管,牙签。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请配班教师和一名幼儿戴上头饰扮演大树,并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配班教师:我长得比你粗壮。
幼儿:才不是呢!我长得比你粗壮。
教师:有一天,森林里的两棵树吵起来了。这两棵树为什么争吵?到底哪棵树长得更粗壮?
二、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
1.请幼儿仔细观察,并大胆猜测哪棵树粗,哪棵树细。
教师:请你仔细观察,猜一猜,哪棵树粗一些?哪棵树细一些?为什么呢?
2.教师请个别幼儿上台,依次用双臂环抱扮演大树的幼儿和配班教师,初步感知粗和细。
3.教师分别用红、黄两种颜色的毛线围绕扮演大树的幼儿和配班教师的腰部一周,然后将这两段毛线剪下来,引导幼儿通过比较这两段毛线长短的方式感知物体的粗细。
教师:刚刚我们用红色的毛线给扮演大树的小朋友量了腰围,用黄色毛线给×老师(配班老师)量了腰围。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红色的毛线比黄色的毛线短。所以,×老师扮演的这棵树粗,小朋友扮演的这棵树细。
三、引导幼儿通过目测比较物体的粗细。
1.教师出示两个粗细不同的饮料瓶,引导幼儿通过目测比较两个物体的粗细。
教师:这两个瓶子哪个粗?哪个细?
2.教师出示第三个饮料瓶子,引导幼儿比较三个物体的粗细,并尝试进行描述。
教师:这三个瓶子相比,哪个粗?哪个细?(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小结:三个瓶子相比时,不能简单地用“粗”和“细”进行描述,我们可以用“最粗”和“最细”来描述,比其他两个瓶子都粗的那个瓶子就是最粗的,比其他两个瓶子都细的那个瓶子就是最细的。
3.教师出示薯片筒、吸管、牙签,引导幼儿通过目测找出最粗和最细的物体。
教师:这三个物体相比较,哪个最粗?哪个最细?
四、引导幼儿完成相应练习,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1.教师指导幼儿翻开幼儿用书第3页并完成相应的练习。
2.教师检查幼儿的完成情况并给予评价。
五、游戏活动。
教师将幼儿带到操场上,请他们抱一抱幼儿园里的树,进一步巩固对粗细的认识。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物品的粗细并记录下来。